嫦娥-3月球探測器將搭載多種光學儀器登月
2013年下半年,我國將用長征-3B增強型火箭發(fā)射“嫦娥三號”(以下簡稱嫦娥-3)月球探測器,這是我國探月工程二期——“落”月探測的最關鍵一步。其工程目標是:突破月球軟著陸、自動巡視勘察及其他相關技術,研制月球軟著陸探測器和月球車,建立月球探測航天工程基本體系,為后續(xù)工程服務。其主要科學目標是:月面地形地貌探測;月壤的綜合探測;月表物質成分和可利用資源調查;月球內部結構研究;日-地-月空間環(huán)境探測、月基光學天文觀測。
據(jù)嫦娥-3顧問葉培建院士介紹,嫦娥-3是我國發(fā)射的第一個地外軟著陸探測器和巡視器(俗稱月球車),也是美國“阿波羅”計劃結束后世界上重返月球的第一個軟著陸探測器,它將首次自主開展月面就位科學探測。其主要任務是對月球土壤和月球環(huán)境的勘查、勘測,精細探測月球局部地區(qū),包括化學成分、礦物組成、地質結構和月球表面環(huán)境等,也包括要突破一些新的航天技術。 嫦娥-3由著陸器和月球車組成。據(jù)中國探月網(wǎng)早期介紹,為了實現(xiàn)預定科學目標,其著陸器擬配置以下有效載荷:全色攝像/照相機、激光反射器、粒子激發(fā)X射線譜儀、紅外光譜儀、低頻射電探測儀、近紫外月基天文望遠鏡、極紫外相機、數(shù)據(jù)轉發(fā)器、月震儀、研磨器、空間環(huán)境探測器、降落相機和機械臂等。月球車配置的有效載荷為:立體成像系統(tǒng)(即全景相機)、測月雷達、粒子激發(fā)X射線譜儀、紅外光譜儀、低頻射電探測儀、數(shù)據(jù)轉發(fā)器、質譜儀、多光譜顯微鏡、研磨器和機械臂等。 我國專家最近透露,嫦娥-3著陸器設計壽命為一年,有四條支架腿,將攜帶測距測速雷達、激光測距儀、近紫外月基天文望遠鏡和極紫外相機等。其中近紫外月基天文望遠鏡將首次實現(xiàn)月基天文觀測,因為月球沒有大氣層屏障,所以用很小的望遠鏡就能看得很遠;極紫外相機既可拍攝月球的地形地貌,也能在飛行過程中拍攝地球,探測地球等離子體層的變化特點,提高中國空間環(huán)境監(jiān)測和預報能力;著陸器上的雷達主要用來探測月球的地質信息。 嫦娥-3月球車有六個輪子,它相當于一臺智能機器人,將攜帶360度全景相機、紅外光譜儀和粒子激發(fā)X射線譜儀等,能精細地探測月球表面的化學元素。月球車底部裝載的雷達,可探測月球車巡視路線上100米深度的月壤層結構。在脫離著陸器之后,月球車可開展為期1~3個月的月球巡視勘察。著陸器和月球車分開工作后可以互相監(jiān)視,用各自攜帶的相機“互拍”,到時候著陸器就會拍下月球車上的中國國旗,再傳回地面,這是嫦娥-3在月球著陸的一個證據(jù)。嫦娥-3進行的有些探測將是世界月球探測史上的創(chuàng)舉,可使我國首次獲得月球降落和巡視區(qū)的地形地貌和地質構造的相關數(shù)據(jù)。嫦娥-3月球車將應用“多維精細超光譜遙感成像探測技術”,這表明我國遙感成像探測技術獲重要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