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個六角形小鏡片拼接世界上最大光學望遠鏡
400年前,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制造成功世界首款天文望遠鏡,可以清晰地看到月球表面的情況,揭開人類探索宇宙的序幕。如今,隨著望遠鏡技術的進步,人們已經(jīng)可以看到銀河系以外太空的天體。最近,英國政府決定投資8800萬英鎊參與建設歐洲特大天文望遠鏡。據(jù)稱,這款望遠鏡將可用于觀察130億光年之外的天體。 或許有讀者會說,8800萬英鎊建一臺望遠鏡,好貴!其實,這還只不過是很小一部分,歐洲特大天文望遠鏡的總投入將高達11億歐元,需要歐洲多個國家共同參與才能建成。參與該項目的天文學家堅信,這樣的投入是值得的,因為這臺望遠鏡將會像400年前的伽利略望遠鏡一樣,給人們對宇宙的認識帶來革命性的影響,讓人們的視野延伸到130億光年外的浩瀚深空。 為什么歐洲特大天文望遠鏡要這么高的投入呢?想想看,伽利略當時制造的望遠鏡口徑只有幾厘米,拿在手中就可以觀察天空;而現(xiàn)在已經(jīng)達到了幾十米,需要修建龐大的建筑及其附屬設施來運行。對于望遠鏡來說,口徑越大制造難度也隨之增大,裝配和維護難度也相應增大,投入隨著尺寸的增加而呈幾何級數(shù)增長。 歐洲特大天文望遠鏡的主鏡口徑為39米,由798個六角形小鏡片拼接而成,重達5.5噸。為什么其口徑設定為39米呢?因為按照目前的技術,光學望遠鏡口徑的極限是40米,再大就難以制造了。該鏡的集光面積達978平方米,集光能力比現(xiàn)在最大的光學望遠鏡強15倍,比單架甚大望遠鏡強26倍,比當年伽利略制造的望遠鏡強800萬倍,比人類肉眼強1億倍。它的光學系統(tǒng)由獨創(chuàng)的五個鏡面組成,這種先進的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可以減少大氣湍流的影響,提高圖像的光學質(zhì)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