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zalel |
2007-04-25 11:08 |
[拋磚引玉] 基于LED的CPC聚光模擬
前面shogun提出了一些CPC的理論。在這里,我用新一代光源LED和作為非成像光學器件的CPC完成一個模擬,目的是探討一種設計簡化:在不用計算環(huán)帶光通的前提下,基于標準的Lamber分布型LED的模擬輸出分布同理論(string method)設計的差異。希望有經(jīng)驗的朋友指教。 6Es?
MW= 這個設定的目標,是將LED視為一個發(fā)光面(按LED的實際尺寸),要求系統(tǒng)在1M外形成一個0.2M半徑的光斑。 `nUO l 現(xiàn)在就要看這個想法和實際結果差異是什么。 l{w#H|] d--y [attachment=7909] [sW.CK=3 10#oG{9 反射面簡化:(整個模擬采用單色光) O4<g%.HC6 [attachment=7910] Pmi#TW3X %p&k5:4<"# 光源及其設定: ]nhr+;of/- [attachment=7911] kj+#TnF- VL9-NfeqR 光源Lamber分布(實際模型): lyCW=nc [attachment=7912] `>DP,D)w( Oi"a:bCU 組合圖: {{C`mgC [attachment=7913] 9+,R`v raytrace: K;7f?52 ^$%Z!uz 實際光斑照度分布: RFh"&0[ xf%4, JQ [attachment=7914] ?muzU.h"z \.XLcz 問題和結論:從照度圖上來看,光斑均勻度是比較好的(沒有具體計算-_-,麻煩); e&eW|E 當初設定CPC的接收角滿足1M外光斑半徑0.2M,現(xiàn)在看來只有0.1M。。。。后來發(fā)現(xiàn),這個結果之所以差異那么大,是因為我在這里把此CPC的exit port半徑設定為LED透鏡的半徑了~也就是說,我已經(jīng)默認LED的發(fā)光面半徑是透鏡半徑。 5 ,0d 后來把光源換掉,用一個真正適合CPC exti port大小的平板光源,也是Lamber分布,來模擬,結果: +.RKi! [attachment=7915] @`FCi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