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qdesign |
2007-01-04 16:03 |
表面加工方法的選擇方法介紹
零件機械加工的工藝路線是指零件生產(chǎn)過程中,由毛坯到成品所經(jīng)過的工序先后順序。在擬定工藝路線時,除了首先考慮定位基準(zhǔn)的選擇外,還應(yīng)當(dāng)考慮各表面加工方法的選擇,工序集中與分散的程度,加工階段的劃分和工序先后順序的安排等問題。
目前還沒有一套通用而完整的工藝路線擬定方法,只總結(jié)出一些綜合性原則,在具體運用這些原則時,要根據(jù)具體條件綜合分析。擬定工藝路線的基本過程見圖1所示。
表面加工方法的選擇,就是為零件上每一個有質(zhì)量要求的表面選擇一套合理的加工方法。在選擇時,一般先根據(jù)表面的精度和粗糙度要求選定最終加工方法,然后再確定精加工前準(zhǔn)備工序的加工方法,即確定加工方案。 圖1 擬定工藝路線的基本過程 由于獲得同一精度和粗糙度的加工方法往往有幾種,在選擇時除了考慮生產(chǎn)率要求和經(jīng)濟效益外,還應(yīng)考慮下列因素:
一、工件材料的性質(zhì)
例如,淬硬鋼零件的精加工要用磨削的方法;有色金屬零件的精加工應(yīng)采用精細車或精細鏜等加工方法,而不應(yīng)采用磨削。
二、工件的結(jié)構(gòu)和尺寸
例如,對于IT7級精度的孔采用拉削、鉸削、鏜削和磨削等加工方法都可。但是箱體上的孔一般不用拉或磨,而常常采用鉸孔和鏜孔,直徑大于 60㎜的孔不宜采用鉆、擴、鉸。
三、生產(chǎn)類型
選擇加工方法要與生產(chǎn)類型相適應(yīng)。大批大量生產(chǎn)應(yīng)選用生產(chǎn)率高和質(zhì)量穩(wěn)定的加工方法。例如,平面和孔采用拉削加工。單件小批生產(chǎn)則采用刨削、銑削平面和鉆、擴、鉸孔。又如為保證質(zhì)量可靠和穩(wěn)定,保證較高的成品率,在大批大量生產(chǎn)中采用珩磨和超精加工工藝加工較精密零件。
四、具體生產(chǎn)條件
應(yīng)充分利用現(xiàn)有設(shè)備和工藝手段,不斷引進新技術(shù),對老設(shè)備進行技術(shù)改造,挖掘企業(yè)潛力,提高工藝水平。
表1~2分別列出了外圓、內(nèi)孔的加工方案及經(jīng)濟精度,供選擇加工方法時參考。 表1 外圓表面加工方案
序號 | 加工方案 | 經(jīng)濟 精度級 | 表面粗糙度 Ra值/μm | 適用范圍 | 1 | 粗車 | IT11以下 | 50~12.5 | 適用于淬火鋼以外的各種金屬 | 2 | 粗車一半精車 | IT8~10 | 6.3~3.2 | 3 | 粗車→半精車→精車 | IT7~8 | 1.6~0.8 | 4 | 粗車→半精車→精車→滾壓(或拋光) | IT7~8 | 0.2~0.025 | 5 | 粗車→半精車→磨削 | IT7~8 | 0.8~0.4 | 主要用于淬火鋼,也可用于未淬火鋼,但不宜加工有色金屬 | 6 | 粗車→半精車→粗磨→精磨 | IT6~7 | 0.4~0.1 | 7 | 粗車→半精車→粗磨→精磨→超精加工(或輪式超精磨) | IT5 | 0.1~Rz0.1 | 8 | 粗車→半精車→精車→金剛石車 | IT6~7 | 0.4~0.025 | 主要用于要求較高的有色金屬加工 | 9 | 粗車→半精車→粗磨→精磨→超精磨或鏡面磨 | IT5以上 | 0.025~Rz0.05 | 極高精度的外圓加工 | 10 | 粗車→半精車→粗磨→精磨→研磨 | IT5以上 | 0.1~Rz0.05 |
表2 孔加工方案
序號 | 加工方案 | 經(jīng)濟 精度級 | 表面粗糙度 Ra值/μm | 適用范圍 | 1 | 鉆 | IT11~12 | 12.5 | 加工未淬火鋼及鑄鐵的實心毛坯,也可用于加工有色金屬(但表面粗糙度稍大,孔徑小于15~20㎜) | 2 | 鉆→鉸 | IT9 | 3.2~1.6 | 3 | 鉆→鉸→精鉸 | IT7~8 | 1.6~0.8 | 4 | 鉆→擴 | IT10~11 | 12.5~6.3 | 同上,但孔徑大于15~20㎜ | | 5 | 鉆→擴→鉸 | IT8~9 | 3.2~1.6 | 6 | 鉆→擴→粗鉸→精鉸 | IT7 | 1.6~0.8 | 7 | 鉆→擴→機鉸→手鉸 | IT6~7 | 0.4~0.1 | 8 | 鉆→擴→拉 | IT7~9 | 1.6~0.1 | 大批大量生產(chǎn)(精度由拉刀的精度而定) | 9 | 粗鏜(或擴孔) | IT11~12 | 12.5~6.3 | 除淬火鋼外各種材料,毛坯有鑄出孔或鍛出孔 | 10 | 粗鏜(粗?jǐn)U)→半精鏜(精擴) | IT8~9 | 3.2~1.6 | 11 | 粗鏜(擴)→半精鏜(精擴)→精鏜(鉸) | IT7~8 | 1.6~0.8 | 12 | 粗鏜(擴)→半精鏜(精擴)→精鏜→浮動鏜刀精鏜 | IT6~7 | 0.8~0.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