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科學家讓吃下“石墨烯”的蠶寶寶吐出超強絲
據(jù)美國《科學美國人》月刊網(wǎng)站10月9日報道,研究人員稱,喂食后,蠶吐出的強化絲可以有多種用途,比如制作耐用防護布、可生物降解的醫(yī)用植入材料和環(huán)保型可穿戴電子產(chǎn)品。而已吐出的蠶絲進行處理,需在有毒的化學溶液中溶解納米材料,然后再應用于蠶絲,因此給蠶喂食法更簡便,也更環(huán)保。
![]() 為了獲得碳強化絲,清華大學的張瑩瑩及其同事給蠶喂食噴灑了含有0.2%碳納米管或石墨烯水溶液的桑葉,在桑蠶吐絲結(jié)繭后收集蠶絲,與標準產(chǎn)絲過程一樣,張瑩瑩稱,她的團隊使用的是直徑更小的1~2納米的單壁碳納米管,“更適合摻入蠶絲的蛋白結(jié)構(gòu)”。 而在此之前東華大學高分子化學家沈青教授的團隊在2014年也進行過類似研究,但他們使用的是直徑30多納米的多壁碳納米管,也可增強蠶絲纖維的強度和韌性。 與普通蠶絲截然不同的是,碳增強蠶絲的抗拉強度提高了一倍,耐壓強度至少提高了半倍,改良后的蠶絲可以導電。拉曼光譜法和電子顯微鏡圖像顯示,由于加入了納米材料,碳強化蠶絲纖維的有序晶體結(jié)構(gòu)含量更高,研究團隊將蠶絲纖維加熱至1050攝氏度,使絲蛋白碳化,然后研究其傳導性和結(jié)構(gòu)。 但是,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桑蠶究竟是如何將納米材料融入蠶絲的及桑蠶食用的納米材料有多少進入了蠶絲而未被分泌或代謝.研究人員稱,在絲線的橫切面看不到碳材料,可能是因為納米粒子含量太低。研究人員表示,回答這些問題或許是生物學家的任務。 ![]() 東華大學材料科學家張耀鵬說:“這是一個大規(guī)模生產(chǎn)高強度纖維絲的好辦法!彼(jīng)做過實驗,給桑蠶喂食二氧化鈦納米粒,希望獲得抗紫外線降解的超強蠶絲,他指出,碳強化蠶絲的導電性能可能使它成為未來制作傳感器以讀取神經(jīng)信號的主要原料。 關(guān)鍵詞: 石墨烯
|
最新評論
-
hbbofei 2016-10-26 10:01夠高級
-
紫國梧桐 2016-10-26 11:03不知道這種蠶絲用于防彈衣如何!
-
studyyy 2016-10-26 12:42嘿 挺逗
-
一葉偏舟 2016-10-26 14:48這些難道就是所謂的黑科技嗎?
-
hhbzndsjl 2016-10-26 15:42我想知道變蛾子后 蛾子是怎么處理的
-
永恒之光 2016-10-26 17:46好高端的樣子
-
a80533740 2016-10-26 17:55應該c環(huán)的結(jié)構(gòu)并沒有變化
-
mars小王 2016-10-26 19:06蠶俠。。。。
-
sbll 2016-10-26 21:40創(chuàng)意不錯,批量化還有許多路要走
-
jamesjarry 2016-10-26 21:46石墨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