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制出二維CCD陣列探測器光譜儀 效率劇增把傳統(tǒng)光譜儀上的一面“鏡子”變成10面,效率提高了6000倍。復旦大學研制的“二維CCD陣列探測器”光譜儀只需0.1秒,就能繪制出原來要花10分鐘才能得到的光譜圖。 光譜儀是用來給光“拍照片”的基礎科學儀器,能夠對光波的能量、波長、帶寬、線型等重要特征進行精細分析,在遙感、生物醫(yī)學、國防、光電子功能材料等科研領域和產(chǎn)業(yè)界有著廣泛和重要應用。但我國在這一高端科學儀器領域主要依賴進口。 目前,紅外至紫外光譜區(qū)的主流光譜分析儀器是光柵掃描型光譜儀,其中“光柵”是“靈魂部件”,其外表類似鏡面,作用好似“篩子”,能夠將不同波長的光子分揀出來,反射到探測器上,再經(jīng)過數(shù)據(jù)處理,從而實現(xiàn)光譜的測量和分析。傳統(tǒng)光譜儀通常采用機械轉動裝置連續(xù)旋轉光柵,光柵每轉動一次,就“放行”一個波長的光。由于一束光包括多個波長,故光柵需要轉動多次才能讓光全部通過,比較費時,F(xiàn)在還有一種“一維CCD陣列探測器”光譜儀,雖然無需轉動光柵便可對光譜進行測量,但每次測量僅能覆蓋的光譜區(qū)范圍有限。要想實現(xiàn)寬光譜測量,仍需要旋轉光柵。 如何同時實現(xiàn)寬光譜測量與快速測量?“二維CCD陣列探測器”光譜儀就做到了,秘密在于它獨特的光柵結構。由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陳良堯領銜的課題組,經(jīng)過仔細計算和試驗,將10個光柵平行“捆綁”起來,成為“集成光柵”,猶如10面“鏡子”各司其職,將不同波長的光子各自分揀出來,同時反射到探測器上。這位光的“捕手”能從根本上擺脫機械轉動,在200至1000納米的全光譜區(qū)獲得高分辨率光譜圖,效率也從原來的10分鐘提高到0.1秒。 該研究成果已獲國家發(fā)明專利。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知名光學期刊《光學快報》上發(fā)表后,受到國際同行高度評價,被認為是對光譜學研究的“原創(chuàng)性重要貢獻”。 |
最新評論
-
xjf605 2013-10-15 08:58額。。。這個相當不錯哈。。。
-
hiot 2013-10-15 09:42表揚一下
-
shuttle001 2013-10-15 09:42這個是不錯,但最高1000nm就算全光譜了?這明顯不夠用嘛。
-
redplum 2013-10-15 10:18很感謝樓主的資料
-
youyou6 2013-10-15 10:26了解一下111
-
ta0049 2013-10-15 10:51終于看到個國產(chǎn)的。支持
-
清清波姆 2013-10-15 11:07恩,有所了解
-
coldsea 2013-10-15 11:27呵呵,不錯,什么時候能看到產(chǎn)品哪
-
jm2006031089 2013-10-15 12:16好東西,能探測功率多大?
-
hs507xxx 2013-10-15 12:49厲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