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覺得非球面的階數(shù)應該與這個問題無關,因為以前做過類似的驗證,有時候高次項的卻是被優(yōu)化出來了,但其實對非球面的面型貢獻量很小。在民用設計中,非球面開到10階是足夠使用了。 UmQ?rS8d
按照傳統(tǒng)經驗判斷,產生高級像差主要是:1.大視場;2.大光圈。觀察ray fan,可以看到中心視場及大約0.6視場之間都沒有產生鋸齒狀,大于0.6視場后開始有鋸齒狀。初步判斷是視場過大引起。 GQ9\'z#+
樓主可以去驗證以下幾個方面,可能有收獲: OU/MiyP2
1.檢查邊緣視場所有孔徑的光學,經過每個非球面時入射角,如果有超過30度的應避免 qeL5D*
2.檢驗非球面法線是否有拐點,這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1. rj'
3.先用最佳匹配球面代替非球面優(yōu)化,再變回非球面優(yōu)化,可能會有好的效果 K00
87}H
但是我個人建議,還是不要用這么多非球面,在優(yōu)化和生產當中都相當有風險。類似樓主鏡頭的規(guī)格參數(shù),用一個非球面鏡片加四五片球面鏡片,應該可以滿足。 Qt/8r*Oe
如果樓主能提供鏡頭結構圖參考,可能會挖掘更有效的信息。 + j W1V}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