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風景物鏡(Landscape Lens)談起
— — 像差常用校正方法之透鏡彎曲與光闌移動
z8[H:W#G 簡述:以簡單的風景物鏡為例,詳細分析透鏡彎曲和光闌位置對像差校正的影響,簡要說明實際設計中各像差之間的取舍,光學設計與最終產品設計之間的妥協。 ~g1, !Wl 風景物鏡(Landscape Lens),并非只是拍攝風景的物鏡,在光學設計領域,是對一種典型鏡頭結構的特指。 yIIETE 采用風景物鏡的相機,體積較大,笨重,大概就是圖1中的樣子。 4C1FPrh
圖1、采用風景物鏡的相機
HRV*x!|I 使用風景物鏡拍攝照片時,需要的曝光時間很長,被拍攝者要正襟危坐。有時還要搞一個鎂光燈,鎂劇烈燃燒,發(fā)出強光的同時,冒一團煙……這些場景,在電影里經常能夠看到。 _;:rkC fj
圖2、清朝照片
3u*hTT 如圖3示,風景物鏡的光路結構很簡單,最簡單的就一片透鏡。 CofH}- 風景物鏡,是一種大視場小孔徑系統(tǒng)。因為相對孔徑較小,單位時間內進光量少,因此需要的曝光時間很長。風景物鏡還有一個特點:像面平直,觀察圖3中光路,即可看出:在子午面內,像面是平直的,大視場光線良好的匯聚在了底片所處位置。 g(<T u^F
圖3、風景物鏡光路結構(實際中使用的風景物鏡光闌在右側)
XY{:tR_al 如圖4示,普通單正透鏡,像面彎曲嚴重。大視場光線在像面左側較遠位置匯聚。在像面處光線發(fā)散,將形成了一個很大的彌散斑。 'qV3O+@MF
圖4、普通單片正透鏡(像面彎曲嚴重)
d;~ 3P
風景物鏡雖然是依靠經驗、而不是理論計算設計出的鏡頭,但是,其中包含了很多光學設計的原理,以及對光學原理的巧妙應用。 'e]HP-Y< 在學習像差理論時,光學設計書籍上會講到:“正(負)透鏡焦距和玻璃材料固定時,匹茲伐和與像面彎曲幾乎是恒定的;正透鏡場曲曲線向左彎曲,負透鏡場曲曲線向右彎曲!那么,為什么風景物鏡,僅僅采用一個單正透鏡,其像面可以校正為平直的呢? \V^*44+
<! 這段話,漏掉了一個重要的限定條件:“光闌在薄透鏡上! n}A?jOSAe 首先,透鏡很薄,不是厚透鏡;其次,光闌固定不變。 Ud#X@xK<h 有了這個條件的限制,一個正透鏡,在不修改材料的情況下,不論如何彎曲透鏡,最終獲得的像面,總是彎曲的,而且彎曲幅度變化不大,不可能變得平直。(對此結論有懷疑的,可以追跡下第一、第二近軸光線,計算下初級像差;或者直接在光學設計軟件里修改透鏡彎曲,查看場曲曲線)。 8PBU~mr
圖5、光闌位置與像高關系圖
#+"4&:my 那么,風景物鏡到底是如何在子午面內,獲得平直的像面的呢? e8WEz
4r_ 理論公式太枯燥,且晦澀難懂,我們先根據圖表講解。 f<89$/w 如圖5,圖中,橫坐標L為光闌位置;縱坐標H'為主光線在像面上的入射高度。從圖中曲線可以看出,在B和D附近,出現極值點。當光闌在B附近或者D附近移動時,像高在一個較小的移動區(qū)間內,不發(fā)生變化。 HK0::6n{ 這個位置,就是我們要尋找的放置光闌的位置。根據曲線走向,可以預判出:光闌放置在B或D附近,子午面內的場曲曲線將趨于平直,從而獲得較平的像面。 \&iil =H8! 為了獲取接近最優(yōu)的設計結果,我們可以多繪制幾幅與圖5類似的光闌位置與像高關系圖。如圖6示。 A)Qh